行業全面回暖的指標不僅在于,2017年國際油價均價升至55美元/桶,也在于石油公司們在2017年均收獲了不俗的成績。對于國內油氣市場而言,剛剛過去的2017年并不簡單,國內市場創下了多個紀錄。
1月16日下午,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《2017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》指出,2017年國際原油價格企穩回升,油氣行業全面回暖。
全面回暖的指標不僅在于,2017年國際油價均價升至55美元/桶,也在于石油公司們在2017年均收獲了不俗的成績。
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員余嶺在會上表示,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經營業績明顯回升,主要生產指標穩步增長。在2018年,三大公司體制機制改革將繼續推進專業化重組上市、礦區服務改革,并可能在經營機制改革方面有進一步大動作。
此前坊間盛傳,管網獨立將在2018年正式落地,集結三大石油公司管道資產的獨立管道公司將橫空出世。不過,有關人士告訴記者,管道公司獨立不會一蹴而就,相關改革按照行業發展規律穩步推進。
“從國外經驗看,當一個國家的管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,管網才會逐步獨立出來。”上述人士告訴記者。“很顯然,中國目前不具備這樣的條件,管網獨立需要從財務、運營再到產權一步步進行。”同時,2017年中國石油公司在海外權益的拓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,無論是中石油華信進入阿布扎比油田區塊還是華信收購俄油股份,民營企業接過國營企業的接力棒,為中國在海外油田的擴展貢獻了重要力量。
全球市場的再平衡
發布會上,中石油經研院的數個主題演講均表示,全球油氣市場正處在恢復周期,擁有較好的上升渠道。
2017年,國際油價均價升至55美元/桶。石油公司逐步適應低油價,經營實現盈利。全球石油市場供需趨于平衡,但仍然脆弱,原油庫存趨于下降,但仍明顯高于5年均值,資源國減產和美國增產博弈依然是影響平衡的大變數。Page 12
這樣的情況是否能夠保持仍存在變數,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員王婧表示,從基本面上看,連續三年的供大于求出現首次扭轉,并在今年中旬出現了日供不應求30萬桶的情況。
“不過只能說目前市場趨于平衡,但無法宣告石油市場再平衡的勝利”,她說。
而從天然氣市場上看,全球總體供大于求的情況并未被局部高增長所改變。其中,亞太地區的增速回彈至近十年高點,但北美地區因諸多原因出現了五年來的首次負增長。
全球LNG供應能力穩步上升,同比增長13.8%。新增的液化能力主要集中在亞太和北美地區,LNG全球貿易市場呈現出諸多新特點。
其中,供應過剩和低油價時代給了亞洲需求國更高的議價能力和空間,已經開始在合同中引入現貨價、交易中心價等定價方式。
同時,定價與油價掛鉤的斜率不斷下降,“預計未來幾年亞洲LNG價格將進一步與油價脫鉤,天然氣定價的獨立性有望增強”,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員白樺表示。
國內市場穩步恢復
對于國內油氣市場而言,剛剛過去的2017年并不簡單,國內市場創下了多個紀錄。
首先,石油進口和對外依存度創下歷史新高。全年石油凈進口量達到3.96億噸,同比增長10.8%,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凈進口國。對外依存度相較去年的64.4%提高了3個百分點。
其次是煉油能力創下歷史新高。截至2017年底,中國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7.7億噸/年,較2016年凈增1760萬噸/年。而2018年這一能力或將增超3600萬噸,其中獨立煉廠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五分之一左右升至33%。
消費方面,石油消費增速創下2011年以來高,柴油消費增速則創下2012年的高。但汽油消費增速是2006年以來低,成品油凈出口增速則是2012年以來低。
“工業生產回升及監管加強是柴油消費反彈的主要原因,而乘用車及替代發展變化則是汽油消費減速的主要原因。”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員李然表示,“凈出口方面,2017年的出口政策調整成為主因。”天然氣市場2017年同樣創造了歷史。全年天然氣消費量2352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17%,增量超過340億立方米,刷新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量歷史。同時,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,天然氣達到7%,較去年增長0.6個百分點。
在消費總量的增長中,工業用氣和發電用氣成為2017年天然氣消費劇增的龍頭,同比增速分別達20.2%和22.9%。全年天然氣產量1476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9.8%,也創下近年的增速新高。
“2018年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是天然氣供應安全。”中石油經研院研究員孫文宇表示,“未來亟需通過增加氣源供應、加快儲氣調峰設施建設、完善調峰體制實現管網互通互聯等舉措解決供需矛盾。”